2024年以來,市檢察院以市人大常委會審議檢察建議工作為契機,以落實審議意見為導向,練就補短板、鍛長板、固底板“三板斧”,推動檢察建議工作實現高質量發展。在2025年3月26日市十七屆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一次會議上,市檢察院關于審議意見的辦理情況獲評“滿意”等次。
補短板、強弱項,在提高檢察建議質量上下苦功夫
針對市人大常委會審議意見交辦的問題清單,市檢察院堅持對癥施策、多措并舉,在常委會高度關注的檢察建議質量上持續聚焦用力。做好“調查核實”事前文章,督促兩級院充分運用走訪談話、現場勘驗、查詢取證、司法鑒定等措施查實案情,找準問題核心。組織召開公開聽證50余次,引入專家論證,邀請市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人大代表等參與聽證,提出精準建議。做好“文書制作”事中文章,舉行全市“檢察建議大比武”競賽,通過邀請領導專家現場點評、優秀作品匯報展示,整體提升文書制作水平。相繼建立院領導、業務部門負責人業務審核機制,創新建立本級院業務部門和研究室“同步審核”、上級院對口條線和研究室“聯動審核”機制,確保文書質量層層把關。做好“質量管理”事后文章,常態化開展檢察建議案件質量評查和文書備案審查,將檢察建議瑕疵問題數降至低于全市平均數9.7個百分點。每季度開展全市優秀檢察建議文書評選活動,發揮典型示范引領作用,以表彰先進、激勵后進。2024年以來,全市共有1件再審檢察建議獲評全國優秀,1件糾正違法檢察建議獲評全省優秀,2件社會治理檢察建議已被省檢察院向最高檢推薦參評。
鍛長板、強優勢,在提升檢察監督質效上下硬功夫
市人大常委會分組審議中高度認可市檢察院對審議意見的辦理,認為有力提升了執法司法規范化水平、促進了社會公平正義、做實了“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市檢察院深入貫徹落實最高檢“高質效辦好每一個案件”的要求,在人民群眾高度期待的檢察監督質效上持續用力。凝聚社會共識,靈活運用“六個一”形式打造檢察建議宣傳矩陣,邀請市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人大代表等見證公開宣告送達10余件次,提升全社會對于檢察建議的重視程度。狠抓類案監督,積極運用大數據法律監督模型開展類案研判、智能辦案345件次,其中2件獲評全省典型。從市級層面制發針對普遍性、傾向性問題的檢察建議17件,其中就醉酒危險駕駛定罪問題制發的1件類案檢察建議,推動被建議單位對數百件同類案件重新處理。匯聚監督合力,針對被建議單位不愿回復或回復落實確有困難的,采取會商、磋商等形式,主動借助黨委、人大、政府力量共同研究解決。目前已推動解決我市肇事肇禍類精神障礙患者收治、落實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強制報告制度、出臺《蚌埠市從業人員健康證明管理辦法》等難題。
固底板、強根基,在增強檢察監督剛性上下實功夫
根據市人大常委會提出的“強化跟蹤監督,著力增強檢察建議剛性力度”意見建議,市檢察院堅持跟進監督與接續監督齊抓、“回頭看”與“抄送”并舉,在黨委政府高度重視的檢察監督剛性上精準發力。打好“持續監督”攻堅戰,健全完善檢察建議跟蹤監督管理機制,明確辦理單位和人員的主體責任,對制發的檢察建議實行案卡巡查和動態跟蹤,督促、支持、幫助被監督單位落實檢察建議。收到被建議單位回復后,積極開展現場回訪、電話回訪、明察暗訪等措施完成工作閉環。打好“跟蹤落實”收官戰,對于已回復整改且社會影響大、群眾關注度高的檢察建議,主動邀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人民監督員等開展“回頭看”200余次,實地檢驗整改效果。對于違法情形具有典型性、所涉事項應當引起有關部門重視的案件,積極抄送同級黨委、人大、政府主管部門等20余次,開展協同監督。2024年以來,全市各類檢察建議到期回復率、采納率均為99.8%,整改率98.8%,對于未回復、未采納、未整改到位的檢察建議,均已提起訴訟保障監督剛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