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舊小區加裝電梯是關乎群眾出行的“關鍵小事”,更是體現基層治理能力的“民生大事”。蚌山區緯二路街道人大工委依托“全過程人民民主基層實踐站”,通過搭建直面矛盾、凝聚共識的平臺,切實將制度優勢轉化為基層治理效能。
蚌山區緯二路街道陽光水岸小區15號樓建成年代較早,無電梯配置,日常上下樓成為困擾居民的“揪心事”。緯二路街道基層實踐站在日常接待群眾中了解到這一訴求后,迅速將其列為民生重點攻堅事項,發揮基層實踐站“民意直通車”作用,主動搭建多方協商平臺。組織代表們多次深入小區走訪居民,詳細記錄大家對加裝電梯的意愿、費用分攤的顧慮、施工影響的擔憂等訴求;同時對接住建等職能部門,精準掌握加裝電梯的政策標準、審批流程和技術要求,梳理形成問題清單和初步解決方案。
10月30日,在街道實踐站召開的加裝電梯專題協調會上,代表們化身“金牌調解員”,在各方意見出現分歧時,進行關鍵性的引導與疏通?!拔覀兝斫獾蜆菍幼舻念檻],但更要看到整個單元,特別是老年住戶對改善生活的共同向往?!贝韨兡托膬A聽,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解讀相關政策,并從鄰里情誼和長遠利益出發進行勸導,引導大家換位思考,為理性溝通創造了條件,真正踐行了“人民選我當代表,我當代表為人民”的莊嚴承諾。
協調會構建了“居民主體、企業助力、政府引導、法治保障”的多元共治格局。人大代表、社區書記、居民代表、職能部門相關人員、電梯施工企業代表 “面對面”進行溝通。居民代表當場提出疑問,人大代表全程牽頭協調,有關人員現場解讀政策,逐一回應居民關切,就施工方案、建設周期、安全保障措施等進行詳細說明,并從專業角度介入,就項目可能涉及的《民法典》相鄰權、合同規范及安全責任等提供了法律咨詢,確保協商全程在法治軌道上運行,并取得基本共識。
通過實踐站搭臺、人大代表履職、多方協同發力的模式,成功破解了老舊小區加裝電梯的協調難題,是街道人大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賦能基層治理的生動縮影,也使基層治理更有溫度、民生福祉更有質感。
(蚌山區緯二路人大街道工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