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的五河縣城關鎮漴南社區,一條嶄新的瀝青路正在規劃中,村委會院內的光伏車棚下,新能源汽車正在充電,這片土地正悄然發生著喜人變化。近年來,市人大常委會機關深入貫徹落實中央、省委和市委關于鄉村振興的決策部署,精心選派優秀干部駐村幫扶,以務實舉措助力漴南社區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落地生根。
精準選派強根基 深入調研明方向
鄉村振興,關鍵在人。市人大常委會機關黨組高度重視選派工作,累計選派4名科級干部擔任漴南社區第一書記、駐村工作隊隊長,并配備2名選調生擔任村書記助理,為鄉村注入新鮮血液和強勁動能。常委會及機關主要領導同志率先垂范,定期深入社區,圍繞黨建引領、產業發展、人居環境整治等關鍵領域開展調研指導,宣講黨的最新精神和政策,為社區發展理清思路、把舵定向。同時,機關確定專門科室負責聯絡協調,常態化研究解決幫扶工作中遇到的難題,并通過機關黨支部與社區黨支部結對共建,顯著提升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斗力。
發揮優勢顯擔當 多措并舉促振興
常委會辦公室與各工作委員會立足職能、協同發力,精準對接漴南社區需求,實施一系列務實有效的幫扶項目助力鄉村振興穩步推進。
聚焦產業帶動,助力村集體經濟發展。指導社區利用選派與村集體自籌資金,建成光伏車棚及充電樁項目,每年為村集體增收約6萬元,在便利群眾出行的同時,其成功經驗也在周邊村莊得到推廣。
聚焦基礎提升,改善社區交通設施。主動對接市縣交通部門,協助社區將連接104國道的漴南路“白改黑”項目納入縣級項目庫,為社區改善交通條件、促進長遠發展奠定基礎。
聚焦文旅融合,提升農產品銷路。協助舉辦首屆紅薯采摘節,以“休閑采摘+勞動研學”融合模式吸引500余人參與,有效提升了社區知名度與農產品銷路。
聚焦法治治理,共建和諧新風。針對扶貧產業園租金拖欠難題,發揮法律監督作用,聯系律師提供指導,通過庭外調解追回資金4.5萬元并簽訂補充協議,為產業園穩定運營提供法治保障。指導推行鄉村治理積分制,將村民日常行為量化積分并給予獎勵,2025年以來累計賦分已超過一萬,有效激發群眾參與治理的內生動力,讓共建共享的新風正氣深入人心。
真情幫扶暖人心 鞏固成果防返貧
為確保脫貧基礎更加穩固,市人大常委會機關建立健全動態幫扶機制,根據人事和脫貧戶情況及時調整幫扶責任人,目前44名機關干部精準對接46戶脫貧戶和監測戶。幫扶責任人常態化開展走訪慰問,2025年已送去慰問金(券)1.26萬元。機關還通過工會福利采購、鼓勵干部職工自購等方式,持續開展消費幫扶,有效拓寬了農副產品銷售渠道,增加了村民收入。 “市人大的包保干部過年過節都會親自過來慰問,了解我們生活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幫助協調解決”,脫貧戶感激地說,“一對一幫扶,讓我們切實感受到了黨的好政策”。
(機關黨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