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汽氤氳,清香飄蕩,懷遠縣曹河村的育苗大棚里,托盤上的株株番茄幼苗青翠欲滴,透著勃勃生機。顧春地的目光總在幼苗與大棚溫濕度監控屏間流轉——室內溫度差一度、土壤濕度多一分,都可能影響幼苗的長勢,那些跳動的數據就像是幼苗的心電圖,容不得半點馬虎。
作為一名市人大代表,他的心里還裝著另一本“民生賬”。政府出臺的每一項農業法規、每一條產業政策,都連著農戶的田壟生計。平日里走村串戶、生產勞作時,他總把群眾的心里話、急難事記在心上,努力將田間地頭的“聲音”,轉化成一件件務實的議案建議。
以信為本,深耕農業
回憶起這些年在農業領域探索的經歷,顧春地仍歷歷在目。早年間他與父親率先引進水泥鋼架大棚,解決了竹棚冬拆春建的麻煩;2009年是大棚蔬菜種植產業發展的春天,他租了100畝土地種植蔬菜,進行農業技術領域的探索;2012年起他開始搭建育苗大棚,逐漸滿足了當地2000畝番茄育苗需求。他常說:“我培育的幼苗存活率高、病蟲害少、生長進度一致,大家都愿意購買我的幼苗,這也是大家對我的信任?!?/span>
在發展大棚育苗事業的同時,顧春地不忘帶領其他農戶共同致富,他在2012年就牽頭成立懷遠縣金圃園種植專業合作社,目前已經發展到社員110戶,基地土地1000余畝,蔬菜大棚220座,并配備了蔬菜包裝車間、蔬菜冷藏保鮮庫和三條包裝生產線。合作社成立后,顧春地就把幫助農戶打開銷路當做頭等大事,他經常四處奔波對接外地客戶,促成蔬菜采購合作。每次都按期交貨、嚴格把控產品質量是他贏得眾多客戶長期信賴的秘訣。很快大家種植的蔬菜有了穩定客源,并成功打入廣東、浙江、上海等地市場,合作社精心打造的“劉郢”品牌也被評為“蚌埠市名優農產品”,進一步提升了當地蔬菜的市場認可度。
深入群眾,傾心履職
人民選我當代表,我當代表為人民。在顧春地看來,人大代表是一座橋梁,一頭連著黨和國家政府,一頭連著百姓群眾。2022年當選市人大代表以來,顧春地將自己的履職擔當融入到日常的工作生活中,他借助自己生活和工作在農村的優勢,深入田間地頭和農戶家中廣泛收集意見并進行梳理總結。在人代會期間和市人大組織的代表接待日活動中,他提出多條與農民的生產生活息息相關的高質量建議。比如,針對農村農藥包裝物被隨意丟棄,在土壤中無法被自然分解,污染土壤和水的現象,他提出“在農資店設置農藥包裝回收箱,安排專人定期回收進行無害化處理”的建議得到市人大和市政府的高度重視。去年,以市人大常委會、市政府分管領導為雙組長的立法工作領導組統籌推進立法工作,經過充分調研、廣泛征求意見、多次審議后,《蚌埠市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處置條例》在去年12月20日出臺。隨著條例的出臺,農藥包裝廢棄物的回收處置得到了規范,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農村環境的污染。
蔬菜市場的最新變化,也是顧春地一直所關注的。在走訪種植大棚蔬菜農戶的過程中,他了解到現在應季的蔬菜市場已經趨于飽和,利潤空間也被壓縮,但到了氣溫較低的秋冬季,蔬菜市場又供不應求。針對蔬菜市場的最新變化,他建議市政府出臺政策對新建新型鋼構日光溫室的蔬菜經營主體予以資金獎補扶持。他的建議得到了有關部門的重視和辦理,促進了全市蔬菜產業的結構調整,避免了應季蔬菜市場的過度競爭。
雙崗發力,緊跟時代
固步自封就會被市場拋棄,顧春地始終緊盯蔬菜產業發展最新方向,對蔬菜大棚、幼苗培育技術和倉庫設施進行改造,不斷適應市場最新的需求,努力提高自身產品的競爭力。他表示明年將帶領合作社小范圍試種品質更高、利潤空間更大的優質小番茄,待積累足夠經驗后就大面積種植,助力大家獲得更多收益。
在為民發聲的道路上,顧春地深感人大代表肩負著人民的重托,始終將履行代表職責與自己的本職工作結合在一起,并不斷拓展著自己的履職方式。路過社員的大棚他總會停下腳步,一邊觀察蔬菜的長勢,一邊詢問大家的難處以及對政策的了解情況;有時候出門忘帶筆記本,他就通過手機打字的方式來記錄農戶的建議;農忙時大家湊不齊,那就通過微信群收集大家的訴求。為了讓提出的議案建議更有針對性,他還常和合作社的農業技術員一起“巡棚履職”,收集到農戶遇到的困難后和技術員一起梳理成更專業的建議,保障為民發聲不僅“接地氣”,更有“專業度”。
每年春天,全新的種子就會在育苗大棚中破土而出,顧春地在打理呵護這些幼苗,關注市場最新變化的同時,也發揮著密切聯系群眾的優勢,堅持收集群眾最新的呼聲,構思全新的議案建議,將履職故事書寫在家鄉的大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