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市人大代表和安淮村的“領頭雁”,丁錦傳始終將根深深扎進群眾之中,把村民的“急難愁盼”當作履職盡責的頭等大事。安淮村先后獲評全國文明村鎮、安徽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集體經濟發展十強村等稱號,這些榮譽背后,是他用行動詮釋擔當的生動寫照。
枝葉關情,把群眾“心頭事”辦成“放心事”
在丁錦傳心中,群眾關切無小事。他堅持用腳步丈量民情,無論是田間地頭的生產難題,還是家長里短的瑣碎訴求,他都第一時間傾聽、第一時間回應。安淮村茆臺組周姓村民因建房問題與村民小組產生矛盾,丁錦傳不僅多次主動上門,更將訴求帶到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基層實踐站,組織雙方協商并協調修建地上渠,將潛在矛盾化解于無形。作為履職優秀代表,閉會期間他積極參加市人大代表小組活動,深入調研,堅持每月向鎮人大提交兩條民生建議,將“家長里短”轉化為制度化建議。在2024年1月市人代會上,他提出的“關于提高基層執法部門依法治理能力的議案”和“關于農戶農業保險投保的規范化的建議”,得到相關部門重視和采納。同年6月,蚌埠市公安局專程到村與他就此項議案進行面對面交流,為基層治理的有序推進貢獻了力量。群眾安危也是他心頭的牽掛。他統籌公益性崗位、黨員志愿者等力量,織密鄉村安全網:暑期組織重點水域巡查,筑牢防溺水防線;冬季開展獨居老人走訪,排查用電用火隱患。村民感慨:“看到巡邏隊的紅袖章,就像吃了定心丸!”這份“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感,讓丁錦傳成為村民心中“最靠譜的貼心人”。
善治有方,化矛盾“千千結”為鄰里“和諧曲”
深知“家和萬事興”,丁錦傳充分利用人大代表身份的公信力以及村黨支部書記的組織力,將矛盾糾紛調處作為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提升基層治理效能的重要切入點。2024年4月,安淮村被授予蚌埠市人大常委會基層立法聯系點,丁錦傳以此為契機,將立法信息采集與矛盾調解深度融合,組織老黨員、鄉賢、法律明白人等力量,既化解宅基地糾紛、土地承包矛盾、家庭財產分割等“老大難”,又為地方立法提供鮮活民意。基層立法聯系點設立以來,累計收集立法建議12條,其中關于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處置的意見建議,在市人大相關立法調研組來村座談時被如實反映。隨著2025年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基層實踐站的落成,丁錦傳整合人大代表聯絡選民、民主議事職能,搭建常態化民意收集與調解機制。在實踐站內,通過民主議事、多方聽證等形式,讓當事人充分表達,讓道理越辯越明,讓調解結果更具公信力。如今,實踐站已成為安淮村化解矛盾、促進和諧的“穩壓器”,年內化解矛盾糾紛6起,全村未發生一起上訪事件,真正實現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村民們紛紛表示:“有丁代表主持公道,現在又有了實踐站這個敞亮‘說理’的地方,我們心里更踏實了,鄰里相處也更和睦了。”
聚力興業,引發展“活水”潤澤鄉村沃土
作為連任兩屆的市人大代表,丁錦傳不僅關注個體訴求,更著眼安淮村的長遠發展。他深知資源是鄉村振興的關鍵,始終堅持一個明確目標:讓外部資源的“活水”持續澆灌鄉村沃土,為鄉村振興注入新動能。為此,丁錦傳牽頭制定村莊發展規劃,明確“以產業帶動就業、以就業促進增收”的發展思路。他充分發揮代表的橋梁紐帶作用,立足本村資源和發展需求,帶著促進家鄉發展的滿腔熱忱,一方面向企業詳細介紹村莊的支持政策和發展規劃,增強企業投資信心,另一方面積極向上級反映實際困難、爭取政策支持,為企業扎根鄉村、發展壯大提供保障。在主動走訪孫文春漁具廠時,他了解到其渴望擴大再生產卻受限于場地的迫切需求,于是不辭辛勞地奔波于企業、部門和村莊之間,耐心協調、多方溝通,實實在在為企業紓解用地難題。他務實的作風和清晰的思路,贏得了企業的信任和村民的支持,為安淮村爭取到寶貴的發展機遇。在丁錦傳的引領下,安淮村正朝著產業更興旺、鄉村更和美、村民更富裕的目標穩步邁進。目前,村里已成功引入3家優質企業,2024年村集體經濟收入達62萬元,同比增長6%。村民們笑著說:“現在既能顧家又能掙錢,丁代表把好事實事辦到了咱們心坎上!”
作為村支書和人大代表,丁錦傳將自己的職責實實在在地履行在安淮村的土地上,融入每一位村民的生活中。他常說:“群眾的小事,就是我們履職路上必須扛起的大事。”這句樸實無華的話,是他對自己工作的總結,也是一名基層代表對人民最本分的承諾。